通过对青浦、吴江、嘉善三地交界处的实地探访,解析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制度突破与实践创新

上海花千坊419
(本报长三角报道组记者 方悦)在青浦金泽镇的元荡湖畔,一条崭新的慢行步道蜿蜒于沪苏交界处。这条全长23公里的环湖生态廊道,由上海青浦与江苏吴江共同规划设计,两地建设标准完全统一。"现在散步时根本感觉不到省界的存在。"当地居民王阿姨的感慨,道出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三年来的显著变化。
示范区执委会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达3862亿元,同比增长8.3%,高于长三角地区平均增速2.1个百分点。在水乡客厅核心区,华为青浦研发中心、长三角智慧医院等23个重点项目已建成投用,累计完成投资超580亿元。
最具突破性的是制度创新的"破冰"效应。示范区已实现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等8个方面32项制度创新。以环评制度改革为例,某生物医药项目的环评审批时间从原来的6个月缩短至45天。在财税分享方面,跨区域合作项目产生的税收,三地按照4:3:3比例分配,已累计分享税收12.7亿元。
"示范区正在为全国区域协同发展探路。"国家发改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陈雯指出,"这种打破行政壁垒、探索标准统一、实现利益共享的发展模式,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全文约3720字)
上海龙凤论坛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