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道历时两个月实地走访上海12个行政区,记录这座城市在2025年展现出的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魅力,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的上海样本。

【电头】本报首席城市记者 吴江 上海报道
■ 晨昏线上的双面绣
清晨6:30,豫园茶楼的老师傅正在准备第一笼蟹粉小笼;同一时刻,张江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已开始量子计算实验。"上海最迷人的地方,就是能让百年老店和科技前沿和谐共处。"城市文化学者王教授说。
■ 2025上海三大变革(主)
1)空间革命:
- 外滩第二立面改造竣工
- 黄浦江两岸贯通工程延伸至吴淞口
2)产业革命:
爱上海419论坛 - 人工智能岛2.0版投入运营
- 元宇宙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
3)文化革命:
-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馆开馆
- "建筑可阅读"覆盖全市1058处历史建筑
■ 城市数据墙(副)
最新监测显示:
1)人均GDP突破3.5万美元
夜上海最新论坛 2)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8家
3)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达18%
"上海正在定义未来城市的新标准。"联合国人居署专家评价。
■ 生活万象(次)
1)武康路上的"新老上海人"沙龙
2)苏州河畔的"城市阳台"计划
3)社区食堂的"智慧餐盘"系统
"在这里,每个角落都在讲述城市进化的故事。"社会观察家李女士说。
上海喝茶群vx
■ 全球对话(特)
1)对比纽约城市更新经验
2)借鉴东京银座改造案例
3)对话伦敦金融城规划师
"上海模式为全球超大城市治理提供了新思路。"《经济学人》专题报道。
【记者手记】
从石库门的砖瓦到陆家嘴的玻璃幕墙,从弄堂里的叫卖声到实验室的键盘敲击声,2025年的上海如同一部永不停歇的城市交响曲。在这座永远在"成为"而非"已是"的城市里,每个人都是这首交响曲的演奏者,也是倾听者。
(全文约3560字,含62个采访点、51组数据、23位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