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5 22:53 | 0 阅读 【城市夜动力】从百乐门到AI酒吧:解码上海夜经济的百年进化论 【本报经济观察组 7月15日专稿】南京西路仙乐斯广场的全息舞池正上演数字敦煌与爵士乐的跨界演出;外滩源百年建筑里的AI调酒师根据顾客社交数据生成专属鸡尾酒;杨浦滨江的旧厂房
2025-07-15 17:04 | 0 阅读 "硅巷"新生:衡复风貌区里的硬科技革命与海派文化复兴 【本报记者 张沪生 7月15日特别报道】武康路210号的"罗密欧阳台"最近挂上了新铭牌——"拓扑量子计算联合实验室"。这栋1923年的西班牙式花园住宅里,中科院上海分院的科研人员正通过AR
2025-07-15 16:06 | 0 阅读 【破局与重构】上海娱乐会所2025:在监管与创新中寻找平衡点 ■ 第一章:市场格局的深度洗牌1. 行业集中度提升:- 2025年上半年注销《娱乐经营许可证》企业达54家- 头部品牌市场占有率提升至68%- 量贩式KTV转型成功率高达82%2. 消费行为变迁:• 90后
2025-07-15 13:35 | 0 阅读 【长三角观察】"1+8"都市圈的化学反应:上海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共舞 首席记者 王立明|区域经济组第一章 产业转移的"黄金距离"(昆山样本)在昆山开发区,上汽大众的零部件产业园与上海安亭总部形成"30分钟供应链圈"。数据显示,昆山53%的规上工业企业
2025-07-15 07:10 | 0 阅读 【长三角观察】大上海都市圈2025:从单核驱动到多城协同 ■ 交通同城:1小时都市圈成型• 基建进展: - 市域铁路运营里程突破500公里 - 跨省地铁线路达3条(11号线/17号线/崇明线) - 长三角高铁公交化班次超200对/日• 典型案例: ◇ 沪苏通
2025-07-15 05:56 | 0 阅读 【城市进化论】梧桐区改造启示录:上海如何让百年老宅"活"在当代 ■ 保护与发展的天平数据对比:- 衡复风貌区修缮成本达1.2万元/㎡- 改造后商业价值提升300%-800%- 原住民回迁率达到72%典型案例:▶ 新天地模式迭代史(2001-2025)▶ 张园"修旧如旧"的科技
2025-07-15 04:03 | 0 阅读 【文化解码】海派新浪潮:上海城市精神的当代演绎 【首席记者 吴文华】清晨7点,永康路上的咖啡师同时准备着美式咖啡和粢饭团;上午10点,浦东美术馆的策展团队正与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进行元宇宙策展会议;下午4点,陕西北路老洋房
2025-07-14 21:02 | 0 阅读 【深度调查】合规与创新并行:上海娱乐会所产业规范化发展报告 ■ 本报社会调查组记者 王静 报道在静安区南京西路的"星河汇"娱乐综合体,市场总监李明正向记者展示他们的智能管理系统:"每个包厢都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与公安平台实时对接,既
2025-07-14 10:56 | 0 阅读 【摩登与传承】上海女性的双面绣:在东方明珠下编织自己的人生锦缎 【本报特约记者 陈雅琳】清晨6:15,70岁的旗袍匠人徐阿姨在田子坊工作室熨烫真丝面料;上午10:30,85后航天工程师张薇在临港实验室调试卫星参数;午夜0:20,95后数字游民小林在共享办公
2025-07-14 07:50 | 0 阅读 【城市更新启示录】梧桐区VS硅巷:解码上海新旧共生的城市哲学 【更新模式对比】■ 两种路径:• "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式(如:衡复风貌区)• "自下而上"的市场驱动式(如:愚园路改造)■ 三大创新:- 容积率转移制度- 功能混合审批突破- 社区规